作者:陳桂棣,春桃 出版社:發言權
引用來源:http://farm3.pixnet.net/blog/post/1023802
【心得感想】
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楊儒門的推薦序,楊儒門,何許人?
也許你有些熟悉,沒錯,就是喧騰一時的白米炸彈客。
姑且不論他的人格精神面是否偏頗,也先不看媒體正反兩極的評論,
透過鏡頭,一個平實的知識青年,選擇用"非常手段"來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,
焦點不為己不圖利,白米─為農民請命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,誰知…
民主自由的台灣造就了經濟奇蹟,資本主義帶來財富也帶來失調的價值觀,
相對的拉開了城鄉距離,拉大了貧富差距,汗水與勞動並不保證你衣食無慮,
面臨制度法案你必須自我調適,甚至國際化造成的衝擊與傷害,
小蝦米難逃大鯨魚,誰能拉起安全的圍蘺,
當付出與獲得不能平衡,沒有管道可以申辯聲援,
隨之而來的激烈反彈是可以想見的,楊儒門只是揭竿而起,
血氣方剛的草莽行事,試想…我們政府機關漠視人民的聲音到啥地步…
同樣的,為無聲者發出聲音,"小崗村的故事"兩位作者陳桂棣、春桃夫婦,
用文字記錄"中國改革第一村"的發展心酸史,三十年前四人幫垮台,
文化大革命貫徹的"無產階級",確實把中國大陸推到了"無"的境界,
一片荒蕪…精神…物質…社會主義動搖了…嚴宏昌--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,
影響中國改革三十年的人物之一,當年如何臨危受命,開始農業改革腳步,
一個秘密會議一紙血手印,誰也沒料到會在中國史冊上尬上一腳,
共產政權的社會是極專制封閉,捧著馬克思信條的高層領導,
怎容得下一個農民吹皺一池春水呢?嚴宏昌冒死不諱,爭的也就一口飯呀,
雖早已看過無數描寫大陸人民,在那個衣不蔽體的時代,困苦非人的生活,
再次看見書中嚼草根啃樹皮的字眼,仍是喉頭一緊淚滿眶,人非草木,天地不仁。
牽一髮而動全身,小崗村曾經是眾人矚目的模範村,
從土地改革初期的成功,三十年間走的風風雨雨,
農改帶動其他產業的蓬勃,促進工業發展,影響了商業行為,
開放改革和共產政策展開了拉鋸戰,當局政治面的考量刻意模糊方向及壓制,
面對自家人不同理念的無奈與妥協…
其中曲折,透過作家的筆還原真相,讀來心情是沉重的,
想見…嚴宏昌當初的滿腔熱血豪情壯志,
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返,至今卻覺悲涼萬分…
閱讀是無國界的,撇開政治立場、意識流派,有些教訓是值得記取的,
小崗村的故事開啟中國改革第一頁,曾經耀眼…
但滿於現狀停止了前進的腳步,很快的就變成歷史遺跡,湮沒在時代潮流中,
海峽對岸耀武揚威盛氣的舉行國慶,
我們…悼八八水災, 十月十日 安靜的令人心慌,
台灣人…不知你們感受到什麼了…
後記…原以為這類調查記錄的書,會是一堆數據生硬無聊,
沒料…小崗村的故事會這麼好看,這麼感性,謝謝出版社給予的機會,
嗯…有信心看作者另一本,等待判決了…
Sunny
ps:謝謝發言權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