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之廣闊不限於它存在之時,生命消失後依然擁有無限的可能性
【心得分享】
未知生焉知死,儒家宗師告誡門生敬鬼神而遠之,
幾千年來人們奉為金科玉律,生於斯、長於斯,
於是乎…從懵懂無知到略見粗淺,對於死亡的面貌依舊模糊,
關於生死課題,總是輕輕帶過,雲淡風輕的不當回事,
偶而也會想想”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,
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…”這等冠冕堂皇的嚴肅問題,
嗯…就當是茶餘飯後的冷笑話罷。
長輩的諄諄教誨,要注重生活禮儀,
耳提面命要懂得應對進退,學校教育灌輸道德標準,
填鴨式的文化知識,用分數規劃我們未來的人生方向,
社會風氣影響我們生活態度,
當然.21世紀的你可以特立獨行不必隨波逐流…
身為"人"…我們努力學習知書達禮允文允武,
活在當下,生…就是這麼回事,一口氣在,睜開眼睛,
生…從來就不是啥問題,因為你太熟悉了,如影隨行…
死呢…近年來醫學上對於瀕死經驗靈魂出竅的臨床報告,
稍稍跨過了那道神秘的門檻,帶給人們對死後的世界有那麼些憧憬,
不再是一無所知消弭了些許恐懼的念頭,但也只是浮光掠影探到邊而已,
還有一本暢銷一時的"西藏度亡經",揭露死亡的過程,探究該如何面對死亡,
正視看待死亡這檔事,但帶有濃厚的藏教色彩,
世界大同…在人間依然是神話,誰來告訴我真相為何…
看書…我很少從後面翻閱,習慣保留的一點堅持,
拿到"死後四十種生活"的試讀本,我違背了自己小小原則,
直接跳到書末,因為迫切想知道答案…
大衛‧伊葛門,一位神經科學的博士,花了七年的時間,
諷刺挖苦的集結了四十個故事,
他認為這本書的重點在於闡明:整體遠大於部分的總和。
逐一閱讀這些故事,你就會愈來愈清楚發現,這些故事相互獨立,
但把這些故事總加起來卻能得到某種更大的東西。
透過他的觀點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。
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,
"死後四十種生活"的內容的確很異想天開,善非善‧惡非惡,
世俗的宗教信仰在顯微鏡下仍待懷疑,
各宗各派的學理論述在科學角度下仍有無限可能…
關於上帝、關於我們認識的那個全知全能的神、根本就是一個幌子,
百花綻放祥和喜樂的天堂,恐怖駭人酷刑煎熬的地獄,
死後的世界不過是奧茲(Oz)王國的翻版,你有答案嗎?
別期待太多,生命的起源經由科學驗證,
你可以很篤定,你來自那,分門別類你屬於人類,哺乳動物,
死亡呢?作者的"可能論",四十個故事都不太可能為真,
這包含你"可能"找不到答案,
我承認,我不是智者,看完書仍是一頭霧水…誰有答案…
書中的插畫倒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,自己對繪本插畫情有獨鍾,
所以特別仔細的欣賞,每一個故事搭配一小幅插畫,
表現手法很細緻、意境十足,看著心儀的畫作神遊太虛,
其中樂趣也只能讀者自己挖掘了。
闔上書頁…腦子裏不再是退休生活的計畫,
嗯…是該想想死後要過啥生活了…
Sunny
【內容介紹】
了解生命祕密的終極奇想──
四十種不可思議的死後世界
生命之廣闊不限於它存在之時,生命消失後依然擁有無限的可能性
在死後世界中,上帝如微生物般大小,所以無法察覺我們的存在。在另一種死後世界中,造物者是愚蠢的生物,祂創造人類是為了弄清楚自己能力不及之處。或者上帝如同《科學怪人》裡的法蘭克斯坦,製作出祂心馳神往的巔峰之作後,卻只想逃離其所創造的東西。又或者,在死後世界裡,上帝根本不存在。
我們到了死後世界,所有的事情會再重新發生,只是倒退著進行;或許順序全數重組,相同的事情聚集在一起,一次做個夠;或者我們可以同時享受所有可能,平行過著多重的生活;或者在死後世界裡,我們可以選擇下輩子要投胎轉化的物種。
我們只是別人夢境中的背景人物;我們會分裂成不同年紀時的自我;我們是宇宙地圖製作師所使用的活動機器人;我們是分裂原子聯盟再結合後的產物;我們是諸神想了解兩人之所以能在一起成為對偶的實驗對象;我們是上帝的癌細胞。
這是一本由四十篇獨立故事集結而成的小說。每篇故事提供不同的理由來解釋我們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。神經科學家大衛‧伊葛門想像出來的精彩故事,趣味、慧黠,但也同時讓人惴惴不安,透過這些諷刺挖苦卻引人深省的觀點,我們得以從全新的角度來觀看自己的生命。
【作者介紹】
大衛‧伊葛門 David Eagleman:成長於美國新墨西哥州。就讀萊斯大學(Rice University)時主修英美文學,而後在貝勒醫學院(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)取得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。目前主持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,研究時間知覺(time perception)、共同感覺(synesthesia),以及神經科學如何影響法律體系。工作餘暇他利用晚上撰寫小說。
【譯者簡介】
郭寶蓮:台大社會學碩士,輔大翻譯研究所肄。專職譯者。近期譯作包括《心願清單》、《不用讀完一本書》、《血色童話》等。
【繪者簡介】
伊卡魯斯:興趣:讀書、畫圖與看電影(但喜歡在該讀書時畫圖,該畫圖時看電影),自詡為希臘神話中勇敢追夢的小男孩(只是現實的肚子太大,夢想的翅膀太小),如果努力的揮動翅膀,就算無法飛翔,或許也能為其他人帶來一點涼風吧…
引用來源:http://www.locuspublishing.com/blog/play/?p=377